|
确实写得很好,很中肯。想当年,用磁带卡座听贝多芬的《田园》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器材的概念。起初根本听不懂,只是觉得好听。后来不知在哪里找到一本专门介绍贝多芬交响乐的书,才知道每段音乐就是一个乐章,每个乐章表现的场景并不相同,反过来再听才有了更深的体会。音乐是伟大的无国界的语言,当音乐响起,你真的就象和作者一样来到了空气清新的乡村,在小溪旁聆听叮咚流淌的溪水,小鸟欢快的鸣叫,参加村民们的欢乐聚会,感受暴风雨中的雷鸣电闪,当暴风雨过去,天空豁然开朗,那种愉快的心情是那么的神奇和美妙!后来便逐渐喜欢上了古典乐,只要是都弄来听听,那时候是我音乐知识迅速鼓胀的时候,什么海顿、斯特劳斯、韦瓦尔弟、圣桑、莫扎特、柴可夫斯基、鲁宾斯坦。。。。。。简直如痴如醉,只要闲下来,音乐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后来工作了,手中有了点不多的钱就开始想着淘汰听了很久的卡座了,逐渐对器材感兴趣起来,当时的音响杂志《音响技术》、《家电大视野》成了我每月必买的刊物,最梦想的就是有一部sony的MD随身听,只可惜价钱昂贵,工资低,最终没有舍得下手。后来结婚了,梦想买一套美声的753音箱加上马兰士的8系功放,但是老婆始终不同意,98年3万多呀,当时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个小数目哦。很羡慕有个朋友专程托人从香港买了一对洛林的箱子,毕竟是what hifi ?的上榜品牌啊,动态和解析力都不是一般普通的HIFI箱子所比的,听大峡谷简直绝了!不过10000港元呢,对于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后来,渐渐有了一群臭味相投的“烧友”,只要有时间就去听他们的天朗加天龙、美之声加新德克、乐富豪加力士、天逸加惠威。。。。。。对国内国外的各种品牌型号CD机、功放、音箱、线材的性能特点和搭配都了如指掌,只可惜全部都是纸上谈兵,没有能力付诸实施。但是那个音响加音乐的梦想始终挥之不去。面对家庭和心爱的老婆,最终只能选择妥协。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耳机也是不错的发烧途径,又不影响别人,终于用自己的私房钱买了当时森海最高端的耳机HD580,加上一台大极典的E10电子管耳机功放,后来又趁配电脑买了惠威的M-20W电脑音箱,终于我可以又重新沉醉于我的音乐之中了。就这样一直听了近十年,没有比较,后来才发现。E10的单只6N根本推不好HD580,低音过于肥厚和松散,好在音乐味还不错,事业上的繁忙,根本无暇再考虑换器材了,有少得可怜的时间听听原来积累的CD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今天看到这个帖子,感触很深,确实,发烧的是音乐,而器材,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就好,记得这可是个国内有名的发烧友的话,可不是我的原创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