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反对“宽频”,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也就是说:“宽频”并不能代表一切,也并不能说明一切。而且,“宽频”下就有了一个新的课题,即:新的平衡衔接问题。低频还是原来的那个低频(20Hz),但是高频的延伸却是狂飙不止(由原来的20KHz飙升到现在的100KHz)。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低频之间怎样过度衔接从而达到新的音域平衡呢? 以胆机为例:现在整体的声音走向基本上都是越来越清晰和透明,这本是件好事,这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结果;但与此同时,声音也大都是越来越单薄和生硬;而且声音的平衡点也是不断地往上移,整体感觉一是声音不耐听了,二是音乐的感染力锐减。 早在1998年,台湾《音响论坛》创刊10周年时有一个栏目叫“十年音响十年情”的访谈文章,当时台湾音响业界的一些精英人士,对音响器材的音质表现与声音走向等,除了提出一些非常具有见地的和前瞻性的意见外,也指出了问题及根结所在:“声音走向偏尖偏亮,声音没有以前耐听“,以及“真空管机声音晶体化,改变声音的品味”,等等。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引发的;技术进步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技术进步,把原来多少年得以维持的“技术(音域)平衡”给打破了,而新的“技术(音域)平衡”却尚未创造出来,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技术是明显进步了,但声音却不耐听了;或者说,声音的特质与风格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此我用下面几个图例简单说明一下问题。 假如图1-1是高、中、低频音域的一个正确分布图,可以说,在“宽频”时代来临以前,大多数的高级音响器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种高、中、低频音域分布情况,声音非常自然平衡,且久听不厌。然而,自“宽频”时代来临以后,由于高频特性得以改善及大幅飙升,取而代之的则是图1-2的高、中、低频音域分布情况。图1-3便是一种扭曲的高、中、低频音域分布情况(不可否认,市场上一些所谓有“特色”的Hi-Fi器材与一些AV器材多是这种高、中、低频音域分布情况)。通过对这三种图例对比,或许我们就会清楚和明白了,如今,在音响市场上要想找到一个类似于图3-1这样的高、中、低频音域分布的音响器材,已经是比较困难了,这是因为“宽频”的加入,致使原来的高、中、低频音域平衡给打破了,于是造就了如图3-2这样的高、中、低频音域分布情况。大家可以看一看,过去一向以声音饱满厚实而著称的英国音响器材,现在还有几家能保有这样的声音特质呢?都在向“宽频”的声音特质靠拢。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音响器材声音大都是偏尖偏亮、单薄和生硬,且不耐久听的原因所在吧。 耳塞加上耳罩之后,可以让我们更轻松、更长时间的享受音乐之美——因为它又维持了原来固有的高、中、低频音域平衡。阴极为交流供电方式的胆机,可以让我们听到非常人性化、且极富灵气和韵味的音乐。然而,在技术进步的大潮面前,在“宽频”充斥的时代链中,最终,“人性”都要听命于技术,“感性”都要让位于市场。或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吧!
优美声音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