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FI也算玩了有几年了,可带式高音的影院,还真的是很少见。前一阵,朋友在网上给我发来世纪的广告页面,让我帮他参考下,(我还以为是QQ广告弹窗呢,差点把他拉黑),我是越看越喜欢啊,结果我比他先下手买了套“世纪”,哈哈,话不多说了,下面直接给大家分享下我用世纪的一些感受。
话说我平时的视听室,就是我家的客厅,并没有刻意做任何空间声学处理,5年内搬了2回家,平时都是在客厅随便听听书架,所以也就没什么动力再装修了,不过我家的在靠近郊区,背景还算安静,最多夏天的时候,(现在冬天...真的是没有比现在更安静的时候了啊)会听到河沟里的“蛙声一片”,因此能很轻松地分辨音响系统的音乐细节表现能力。
在两声道模式下,先拿一些人声为主的音乐CD聆听,马上就发现世纪落地上6寸中音单元,外加两个8寸单元,给人前所未有能量感体验,果然是一份“大”,一份“强”啊, 以Janis Ian这张著名的《Breaking Silence》为例,空间感与音乐细节更为贴近体形不大的书架音箱,打破了传统概念上,空间感与音乐细节是书架箱强项的概念,我也十分好奇,为什么这箱子的中低频人声,会这么好?忽然想到,如同世纪介绍页面上所强调的,其声音延伸“在62Hz~12kHz的频带内,其频响波动保持在+/-0.5dB之内”,实至名归啊,Janis Ian歌唱的身型十分扎实地出现在两只落地中间,无须相像就可感受到身体的共鸣,而不是仅有细小的嘴型浮现在空中。再者,不仅Janis Ian 的歌喉充满活力,伴奏的鼓声与吉他弹奏同样清晰,拨弦切音时的力道与弦线之间振动相当利落,显现了世纪喇叭鲜明的声音特质。以这张《Breaking Silence》的24K金版与一般版AB比较,轻轻松松就可发现前者的透明度、细节、厚度、空间感及光泽度都更好,也再次印证世纪丹麦监听风格所一贯追求的低失真,高传真的成果。
Ivo Pogorelich的《展览会之画》以钢琴弹奏来描绘多幅名画的意境,相较于管弦版本的众多乐器编织,钢琴版少了不同乐器音色质感的刻画,但透过“乐器之王”钢琴的独自演绎,反而更能专注于乐曲旋律及音符的表情。彰显了优点:钢琴的触键力道非常扎实,让键槌与钢弦的震动历历在目。我甚至很惊讶地发现,世纪喇叭各频段的反应速度相当快捷,让钢琴所发出的声音“粒粒皆清楚”。而且,不仅快速弹奏的乐段如此,印象更深刻之处反倒是较为舒缓的乐章,Ivo Pogorelich强力触键下各钢弦震动逐渐变弱、相互交叠的清楚区分,确实不简单。
哦,差点忘了说了,我这次用器材是的前级用的是Pass Labs的X150后级 前级用的是同厂相对的X1,音源用的是Marantz的SA-11S2 SACD/CD机,
我自己都很惊讶,听到后来,干脆拿出《超人:钢铁之躯》,拿来考验世纪的影院效果,
其中电影效果,清晰+震撼,在超人在天空中飞行的时候,斗篷飘动的声音快速,真实,在电影音乐效果上,也不容小觑,要知道这电影的原声配乐低频量感惊人,可是出动了15位大师级鼓手、同时有十套爵士鼓演奏说,以下是录音实况照片)
世纪落地喇叭的低频截止下限之前的力度都非常饱满。超級快速清晰的反应颇为惊人,大大小小的鼓皮的振动与鼓手敲击力道的强弱,对比鲜明,铜钹等高频乐器敲击的实体感更是明确。此外,在本张专辑十套爵士鼓同时强力敲奏的片段也如雷声般明白地彰显出来。世纪在大音量输出时中低音大幅震动,仍有稳定及快速的反应,我仿佛是站在了图中的指挥的位置,各组套鼓敲击的声响不会混成一团而模糊不清,而是能让聆听者享受各个方位低频滚滚而来的快感。我想任何电影中最为震撼的场景不过就是一阵的爆炸场面,相比这个鼓声的音乐来说,也就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以上就是我使用世纪的一些小感受,一口气写下来的,可能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大家能看个意思就行了,不喜勿喷... |
|